写于 2015-12-22 。

这边书改变了我对学习、技术成长、大脑认知过程的看法。

整本书基于这样一个前提:大脑主要有两种思维模式:“L型思维”和“R型思维”。L型是“同步”的,负责语言、线性、逻辑、分析、抽象、细节等等,R型是“异步”的,负责非线性、整体、综合、直觉。L型和R型对大脑中的“总线”进行抢占。

传统理工科教育以及工程师的实践,对“L型思维”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训练,而由于L型负责语言,我们大脑中的那个“声音”,也由负责语言的L型思维发出。我们往往只意识到了L型思维,而忽视了R型。但是,要成为某个领域的“专家”,R型往往更重要。因为需要整体的理解、需要综合地考虑问题,需要作为一个“领航员”而非“驾驶员”,当看到一个问题时,往往不是靠规则指令参考文档,而是靠“直觉”。

所以书中的各种方法技巧,就是教人怎么使用、训练自己的R型思维。

  1. 因为R型是异步的,所以:     a. 任何知识投资总是有价值的     b. 把一个问题放在脑子,让它“发酵”,往往在之后的某个时刻我们能收获惊喜     c. 随时记录,惊喜、想法、图像流、wiki等等等等
  2. 因为R型是整体、综合的,所以:     a. 尽可能地使用隐喻,隐喻背后是类比、是不相关事务的关系     b. 通过“构造”来学习,一步一步来、按照SMART原则分解任务,想象、演绎、探索     c. 使用SQ3R阅读法、思维导图
  3. 因为L型和R型需要抢占总线,所以:     a. 通过音乐、绘画、静思、散步等等活动,主动提供总线给R型     b. 减少并行任务数、减少中断、使用GTD方法     c. 因为要求线性、逻辑和分析,所以压力抑制R型思维,抑制创造力
  4. 因为L型负责语言而R型在“后台”,所以:     a. 涂鸦、随手玩弄一些东西,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    b. 观察大脑中的图像流     c. 认真对待直觉
  5. 大脑不区分“写入信息“的来源,对大脑的每一次“读取”,同时也是“写入”,所以:     a. 预期创造现实,因为大脑并不区分当前的写入是来自于感知、记忆还是想象预测     b. 信任记录而非记忆

认识你自己。